《赫曼赫塞童話故事集》:月讀一冊的感想(10月)

書名:《赫曼赫塞童話故事集》
作者: 赫曼.赫塞 譯者: 楊夢茹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日期:2018

關於赫曼赫塞的童話故事集,當中有二十篇童話。個人選了其中三篇來寫些想法,分別為〈詩人〉、〈夢見神〉與〈王國〉。第一篇的內容偏向於站在個體(individual)的立場思考、第二篇的內容偏向於站在社會的立場思考,至於第三篇的內容則著重於站在國家的立場思考。

一、詩人自由嗎?

你是自由的,做你喜歡的事。你可以返鄉種樹,恨我,殺死我,我不會太在意。[1]

在這篇童話當中,詩人的家境不錯且即將迎娶一位美麗的女孩。但是他為了追求詞藻與樂理的極致,放棄了一切到遠處的山上拜師學藝。有一天,他發現那位師傅不在的時候,偷偷的回到故鄉卻發現家人與未婚妻都已經過世,並且已經不知道山外已經過了多少年。

若把這個童話帶進現實來討論,無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或者事業正在高峰的中年人,往往太過於專注自己的未來與成就卻忽略了身旁的人們。那麼關於追求目標或卓越,真的有所謂的極限或者終點嗎?以這篇童話來說,如果詩人的師傅沒有突然消失,他可能一輩子都沉迷在詩詞的專業領域裡頭。相較於童話詩人的壽命比身邊的人都來得長,現實的我們人生只有那麼一次。

換言之,儘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時空背景卻不會因為我們在過程中追求就停滯。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是那位詩人,那麼我們應該享受當下不錯的家境所帶來的物質享受、家人之間的天倫之樂、美好的伴侶;或者,這輩子都追求不到終點的成就與卓越呢?這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大家都是自由的。

二、沒有了神,然後呢?

有幾個人老是笑,拍手大呼「拿掉!」於是又有一張神靈的肖相在那位博學的人開口之前就被賜死了。[2]

在這篇童話當中,或許提到的是西方早期的希臘眾神。在那個時代,人們會基於特定的需求或者對自然的不了解而不斷的定義新的神。不過,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自然界是如何的運作,同時也越來越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產生時,這些眾神也因為我們不需要了而被賜死。

某種程度來說,這篇童話或許是在談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是如何的戰勝宗教與神學。另一方面,內容上的最後也如尼采所說的「上帝已死」。但是當上帝死了以後,人們終究需要面對不可預期的災難,同時人們也終究擁有不安、失落與緊張的情緒。換言之,儘管科學知識與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看似什麼都有辦法解決,但是真的面對眼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那份無助感終究需要有個依附的存在。差別僅在於那個存在是神,或者是其他的什麼東西。

三、當每個國家都山寨了

其他的國家也差不多,車間變成工廠,師傅搖身一變成了老闆,工人成了奴隸。世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跳脫這個命運。[3]

這篇童話提到有一個國度非常的重視音樂、詩歌、思想。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或許就是人文素養與哲學思辨。然而這個國度非常的貧窮,甚至被周遭的鄰國所恥笑。另一方面,這個國度卻猶如其他國家人民的精神支柱,儘管恥笑他們貧窮卻依舊很尊敬擁有人文素養與哲學思辨的國度。但是這個國度為了能變得有錢且能夠保護自己,最後也效仿起周遭的國家。然而令人諷刺的地方則是,敵人往往不是在外頭,而是在自己的國度裡面。

這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我們談到如何變得富裕時往往想到的就是現在資本主義所運行的方式。或者該說,類似於馬克思《資本論》裡頭論資本運行的方式。尤其是這幾十年或者二十年來,人文領域的專業價值似乎越來越不受重視。或許,更進一步說,主流專業領域的市場需求出現了某種一致性的趨向。並且這個一致性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往往不是從事相關領域的人所能擁有。

例如:科技工廠(或公司)開發了國家裡的自然環境(公共資產),建設的廠房汙染了空氣與水源(公共環境),所得到的財富(私人資產)卻是歸工廠所有。儘管科技工廠(或公司)提供了就業機會並且分配了部分營利,但是失去的公共資產與公共環境卻是所有居在這該塊土地上的人所必須要承擔。其中承擔的代價不僅僅是物質性的環境層面,同時也間接失去了培養精神層面的場所。

四、結語

不同的年齡層讀相同的童話故事,所能反思或帶來的效果也各有不同。或許可以這麼說,童話故事不僅比現實還要直接,同時也能夠隨著不同的年代產生不同的詮釋。即是說,能夠反映社會的童話故事是經得起歷史或時間的考驗。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或許歷史是不斷的循環,儘管時空背景所衍生的物質性知識有了不斷的推演與進步,但是社會或個人所面臨的問題卻是似曾相似。

部落格的原文連結:https://lazyteatime.blogspot.com/2018/10/10.html

[1] 赫曼‧赫塞(著),楊夢茹(譯),《赫曼赫塞童話故事集》(台北市:商周出版,2018年),頁74。

[2] 赫曼‧赫塞(著),楊夢茹(譯),《赫曼赫塞童話故事集》(台北市:商周出版,2018年),頁122。

[3] 赫曼‧赫塞(著),楊夢茹(譯),《赫曼赫塞童話故事集》(台北市:商周出版,2018年),頁238-239。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