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が教えてくれる7つの習慣》:月讀一冊的感想(11月)

書名:《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故事版)》
作者:中山和義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年份:2018

這次閱讀的書籍,主要是中山和義Stephen Richards Covey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所提供的生活方式,所進一步詮釋跟整理的小故事。中山和義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他認為,過去接觸的商業相關書籍多數都在談論行銷的技巧,但是Covey的書卻讓他學到了生活智慧。

原則上,中山和義在他的書中,將Covey所提的七個習慣拆解打散後,重新以31天的形式重構。讀者可以選擇依照作者的建議每天看並且反覆看,或者依照自己的習慣一次看完也行。總之,這次的感想我則是再以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中山和義所寫的《與成功有約》(故事版)。

一、將心思關注在自己

過去的錯誤是影響範圍之外。
我們無法控制天氣,但是可以控制自己。
我們受傷害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反應。
問題的答案不會在他人身上。[1]

一開始,個人將上述的幾段話歸為一類。個人認為,在進行任何的判斷或行動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當然,如果只是說「了解自己」其實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為這牽涉到現在的自己是如何來的、自己是什麼以及如何了解。

那麼相較於直接的關注自己,更簡單的方法或許是先了解,什麼樣的事物並不是自己。這個作法,有點類似於笛卡兒在《沉思錄》(請點擊我)證明自己存在的過程。相較於笛卡兒在追求本質的過程中懷疑自己以外的一切,我們則是試著去重新了解什麼是自己所無法掌握的。換言之,我們所無法掌握或左右的事情,那並不是我們應該花太多心思關注的事情。

例如1:如果一個人過去已經主動請辭一份工作,那麼就沒必要在為過去的決定後悔。因為現在怎麼的後悔,人都是沒辦法回到過去。反而,這個後悔的過程正在浪費的是當下的時間。

例如2:我們不應該花太多的時間關注他人如何評價自己。不可否認的,對方給予自己的評價,或許是有值得反思或檢討的地方。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兩件事情,人只能透過自己的經驗來了解他人,以及我們沒辦法阻止他人如何用自己的嘴。

當我們清楚什麼樣的事物是自己沒辦法掌握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花更多的心思來讓自己成長。無論是試著改變過去的壞習慣,或者嘗試學些新的事物來精進自己。

二、如何做對與應該做什麼?

方法是否對,不僅攸關成功更攸關生存。
能做的影響了真正想做的。
不是用行事曆排優先事項,而是優先事項排在行事曆。[2]

當瞭解自己到一定程度後,接下來或許可以先想想過去自己執行許多事情的方法對嗎?例如,如果有個人的目標是提升英語會話的能力,只是埋頭苦背單字卻沒有花時間學習文法,或者實際的跟他人用英語來聊天的話。這不僅花了許多冤枉的時間,最終可能還無法達到自己想要學會英語會話的目標。

再來則是關於應該做什麼的問題,這就讓我想到拖延症的問題。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沒辦法或沒能力完成既有的計畫或目標,而是當眼前有比目標更簡單完成的事物時,我們會時常不自覺的就先去完成簡單的事物。例如,有個人正在準備大學的升學考試,他卻同時發現某款手機遊戲的活動只為期一個星期。對這個人來說,玩手遊是很輕鬆簡單,並且只要持續玩一個禮拜就能馬上見到成果。這個時候,這個人或許要衡量遊戲所帶來的成果,是否值得犧牲未來升學後的願景。

三、不如先想想再想想

有時回應是多餘的。
我們疏於診斷,急於論斷。
多跟不同特質的人往來才能成長。[3]

個人認為,身而為人,難免是無法擺脫偏見。我們時常會透過自己對他人的第一印象與觀察經驗,認定他人是怎麼樣的人。不可否認,長期累積下的識人經驗,或多或少在直覺上會非常的精確。不過,觀察他人終究是一回事,能否真的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又是一回事。

相較於喜歡道人長短來彰顯自己好像很會看人,或者自以為很了解對方急於給對方意見。或許,面對其他人的時候,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對他者的意見。這麼說並不是限制評論他人的言論自由,而是在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時,過於的武斷或篤定反而害人又害己。害人是因為對方可能會身處在人云亦云的環境壓力下,而這不見得是必要的;害己則是當自己論斷有錯的時候,將直接地損及自身品格在他人心中的分量。

四、小結

這次的感想,個人沒有引用或談到作者在每一天所編排的小故事。因為個人認為,這些故事不太適合以二手資訊的方式再詮釋。相反的,讀者閱讀到第一手資訊或許能夠感受更深。另一方面,雖然很主觀,個人認為作者所編排的31則故事,或多或少我們應該都有面臨過類似的問題。假設有哪一篇故事剛好跟自己的經歷雷同,或許就可以反思,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是不是該換一個方法或態度來處理。

最後,這邊要提醒看完本篇文章的讀者。個人沒有閱讀過Stephen Richards Covey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不過作者是推薦搭配原作者的書籍一起看。換言之,目前我寫的內容僅是我就自己的經驗與中山和義的書所產生的感想。如果希望更接近作者的世界觀,個人是建議搭配原作的書籍。

[1] 見中山和義(著),王蘊潔(譯),2018,《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故事版)》(臺北市:春天出版國際),頁30-58。

[2] 見中山和義(著),王蘊潔(譯),2018,《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故事版)》(臺北市:春天出版國際),頁70-94。

[3] 見中山和義(著),王蘊潔(譯),2018,《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故事版)》(臺北市:春天出版國際),頁51-102。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