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歷史》:讀後感想(下)

書名: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作者:哈拉瑞 譯者: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日期:2018

關於《人類大歷史》後兩部分的感想,個人會把內容聚焦在第三部分的文化、金錢與歷史。原因在於這三者距離我們很近,但是卻不見得有辦法透徹的了解它們。像是我們該如何了解文化?金錢的地位為何崇高?歷史有辦法預測未來嗎?這些都是蠻值得探討的議題。

一、文化來自於差異

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根據書中的說法,建立文化的基礎是每位個體都擁有相互牴觸的信念和價值觀。例如,追求自由影響他人的平等,或者追求平等卻節制了自由。藉由類似這兩者之間的衝突與協調,將會不斷的讓文化內部有改變的動力。 [1]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了解異國文化人民的基礎,或許關鍵不在於我們知道多少表面教條式的規範或民族性的潛規則。相反地,越是能發覺該文化中能使當地人左右為難的事情(矛盾),反而才是更了解當地的文化。例如,當社會重理輕文時,為何有學生會想追求人文藝術?為什麼當我們願意相信科學數據的時候,卻也會相信新聞媒體的相反報導?為什麼基於公共利益實施徵兵制時,有人卻能在特定標準下不用服兵役?諸如此類,看似有標準答案的背後,其實是有許多文化矛盾是值得質疑。

二、人類共同的信仰:金錢

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根據書中的說法,金錢是萬惡的根源,卻也是眾人最能接受的東西。其中,書裡有提到歷史上基督教製作了象徵伊斯蘭教的硬幣,基督教人士並沒有因為信仰的宗教不同而不使用該枚硬幣。 [2] 換言之,宛如世上存在某種大家都認同的秩序,能夠不分「我們」與「他們」僅僅是向錢看齊。

但是這勢必也衍生出問題,因為貨幣的供需破壞了維繫人們的一些價值,像是道德或忠誠。人們真正相信的對象不在是身邊的人、社會、宗教或者國家而是金錢。這其實是蠻好想像的狀況,例如有道德的人可能會因為缺錢跑去偷東西,而不是找身邊的人求助,因為他相信身邊的人重視金錢遠高於自己;又或者是已經擔任中階主管的人,他卻貪婪於公司的財務而選擇不忠並且舞弊。

關於金錢這回事就讓我想到區塊鏈的虛擬貨幣,我們使用它的背後是建立在使用者們信賴這個貨幣,或者是貨幣背後所具備的理念。但是當我們看待虛擬貨幣,考量的只是如何透過它來獲取更大的利益時,這種信賴關係是否可能會瓦解?以及貨幣的本質是否會與理念脫鉤?這或許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未來可以預測嗎?

根據書中的說法,作者提到歷史學具有馬後炮的性質。它可以告訴我們事件如何的發生,但是無法解釋事件為何發生。因為當我們回頭看歷史的時候,剩下的只有名為結果的單行道,但是前人走來卻是遭遇過許多的分歧。 [3] 過去的人們就像現在的我們,許多的事件都是預料之外的結果。例如,如果沒有人在職場上打壓某個人,那麼他也不會去從政,他不從政也就不會造就不同的政治勢力。換言之,歷史事件是由許多非刻意的偶然塑造而成,但是我們記得的往往只有結果。

不過,書中也不完全否認歷史可能存在必然性(或宿命論)。像是書中提到的二階混沌系統(level two chaos system),探討的是預測到底能改變未來,還是預測不會改變未來。 這就讓我想到《命運石之門》,劇情中多條世界線裡助手都會死,哪怕有不會死的世界線也必須呈現類似於助手會死的結果。這就牽涉到許多形而上的哲學問題,到底是我們看見(預測)未來所以未來注定以那個方式呈現,還是我們看見未來所以可以改變未來。

四、結語

個人發現整本書看完後,裡頭似乎跳過了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如何影響科學革命與政治決策。反而蠻大篇幅是捧科學革命,甚至連工業革命也像是被粗略的帶過。關於這點,個人不確定是翻譯本有改過內文(因為部分段落會舉台灣的例子),還是歷史系的原作者不太像碰到哲學這一塊,導致後面篇幅立場似乎有點鮮明。總之,個人對於這本的看法類似於《槍炮、病菌與鋼鐵》,它們都做到用比較大的世界觀來看整體的歷史。但是,歷史呈現的方式與比重會因為作者們的偏好而有所差異。因此,儘管歷史性的研究可以擴展我們看事情的視野,我們還是必須要保有懷疑並且提出不同見解的精神。

參考文獻

哈拉瑞(著),林俊宏(譯),2018,《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1] 見哈拉瑞(著),林俊宏(譯),2018,《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頁184-195。

[2] 同上註,頁196-212。

[3] 同上註,頁268-275。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