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的勇氣》:讀後感想

書名:不生氣的勇氣
作者:嶋津良智 譯者:許郁文
出版:世茂 日期:2017

這本書是在2017年的4月購買,但是真正翻開來讀是當年7月底的事情。當初看到封面以為是很硬或枯燥的書籍,實際上裡頭卻是用輕鬆易懂的漫畫形式呈現。可能有人會問,書買來怎麼這麼久才看?原因很簡單,儘管清楚自身容易在某些情況生氣,卻不願花時間承認或認識生氣這件事情。

一、閱讀的勇氣

因此,面對這本書之前,首先要面對的是閱讀它的勇氣。選擇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代表承認自己容易生氣且希望得到改變。當然,單純對生氣的成因與後果感到有興趣一樣可以閱讀看看。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我鼓起勇氣讀這本書呢?原因很單純,因為一些事情讓某個人對我很反感,不僅FB跟LINE被列入黑名單封鎖,連同e-mail也被警告不要煩對方。如果是被陌生人這麼處理,可能會覺得無關緊要。但是,當對象是認識快兩年或超過的時候,難免會想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讀過這本書後,也清楚認識到「過去的事情已無法改變,但自己的處理方式與未來是可改變的」。

二、為什麼要生氣?

我們的直覺常會認為是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導致自己生氣,但是生氣與否的決定權其實是在自己的身上。我們在生氣與不生氣之間,輕易的選擇透過生氣來表達立場。然而氣氛、身心的狀況、對他人預設的評價,諸如此類都會影響到當下的判斷。不可否認,生氣也是人類其中一種的情緒,完全不會生氣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一台機器。

不過,回過頭來,我們為什麼生氣?源頭是什麼?換句話說,生氣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我們實際上是因為什麼而想如此表達?例如:當A邀B出去玩的時候,B沒空所以拒絕。這個時候的A生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B,而是因為自己被拒絕這件事情影響到A;或者C跟D吵架,C卻發現D不以為意還開心的追連續劇。這個時候的C生氣的原因並不是D,而是因為C覺得自己沒受到尊重。

如果上述的情境是成立,那麼「被拒絕」與「沒受到尊重」,為什麼會導致生氣呢?或許真正的原因是A或C在意對方,而關心的行動卻沒被對方所理解。那麼A或C應該做的或許不是生氣,而是應該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被對方理解。例如:向對方確切的表達自己的立場,並且希望對方也說明自己的立場,或者對方不願意理解的情況下,自己該如何放下心中的重擔。

三、面對不可改變的事情

面對不可改變的事,相較於找書中的例子,或許用親身的經驗會更加的有感覺:對方明確不想再見到我,也已經透過封鎖的方式,明確的表達不想在跟自己有任何的聯繫或關係,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我們沒辦法透過生氣來改變別人的行為或態度,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處理方式,至少未來遇到類似的經歷時,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

除了上述的具體例子外,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公車誤點已經是事實,事後的生氣也沒辦法取回等待的時間。下雨天,出門就是會被雨淋濕,與其對自然現象抱怨或生氣,為何不轉念思考下雨天能有的好處呢?同樣的,既然你在意的人已經不在意你,並且無論事後如何的挽回都沒救時,為什麼要生氣?我們可以把花費在他人情緒上的時間,多用在反思自己在這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換言之,越是能夠了解自己,越能夠有更大的改善與進步。

四、擺脫價值觀的眼鏡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通常只要有人跟自己的價值觀不符合,就會讓人感到煩躁、生氣或者不開心。好比說,安靜內向的人,可能覺得外向的人很聒噪,儘管客觀的來看,外向的人也沒那麼吵;愛玩外向的人,可能覺得內向安靜的人很冷場,儘管客觀的來看,內向的人也是有自己一套炒熱氣氛的方式。

以個人的經驗為例:有一位跟我吵架的人覺得我很閒,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時間分配。因此,我覺得對方把自己弄得過忙,甚至是沒有效率也沒任何意義的瞎忙。但實際是如何呢?既然我認為對方不了解我,我又憑什麼斷言對方是如我所想的呢?這種因為差異產生的怒氣,實際上就是第一印象或長期累積的偏見。

假設對方不是斷言我很閒,而是問我平常都在忙什麼?或者為何你看起來很閒?那麼我可以跟對方說,平常我會把網路創作當成是一種副業,甚至試圖在未來讓這份興趣或專長成為正業。或許常常看到我在網路上PO文章、玩遊戲、打卡拍照、影片、分享,這些都是個人的自我訓練。除此之外,時間與計畫的分配如果確切的落實,就能有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娛樂或興趣上面。

換句話說,如果對方願意把有色的價值觀眼鏡拿下,自然就能知道我並不是很閒。同樣的,如果對方願意進一步讓我知道自己具體在忙些什麼,我自然也能知道對方跟自己第一印象是有所落差。因此、擺脫價值觀眼鏡的關鍵是溝通,至於什麼樣的溝通是有效?至少不是透過生氣或者悶不吭聲。

五、結語

上述是我看過這本書後,結合自己的經驗所提出的評論。當然,這本書裡頭有更詳細的說明,以及實踐上有更精確的方法論,例如:寫生氣日誌、警惕自己的內心咒語、生氣前多想幾秒等等。不給自己任何壓力閱讀這本書的情況下,大概一個下午就能夠把裡頭欲傳達的精神埋在心中。當然,讀完這本書不見得能夠變得完全不生氣,但是讀過的內容能成為生活知識的一部分,多少也會對自己產生正向的變化。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