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工具包》:基本介紹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假如我們在網路搜索引擎(如google),輸入「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這個關鍵字,相信能找到許多不同的介紹、練習,甚至是具體的方法。

不過,大家或許也會發現,批判性思考這個詞也被濫用了。當有人想要主張自己的價值觀或論點是正確時,可能就會套用「批判性思考」這個詞,然後基於這個詞來做進一步的詮釋(或數據)來試圖說服你。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考?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為何要具備批判性思考?

這次整理了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一書的介紹,並且在過程與結尾提出個人的看法。

一、批判性思考只是工具嗎?

人文藝術(文科)相較於透過「批判性思考」說服大家其本身的價值,或者讓大家知道文科教育對人的一生有多大的意義;現今的趨勢是藉由批判性思考的教育,幫助高學歷份子將自己販售到商業、法律或政治的圈子。文科傾向於將批判性思考作為說服政府、家長、學生和贊助者,它們的存在能夠提供現實世界「有用」、「有利」和「真實」的資源。不過,事實是任何領域的扎實教育,本質皆是建構在批判性思考。[1]

個人認為此書的介紹,主要是想讓讀者理解三件事情:

(1)批判性思考這門學問的養成,其價值並非為了庸俗的理想(名利的工具)。
(2)批判性思考的養成,並不是文科獨有的學問。
(3)文科應該藉由批判性思考,說服大家文科的真實價值,而不是僅用批判思考來包裝行銷。

了解上述這三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其一,如果我們是基於有實質利益而視批判思考的養成為手段,那麼我們是否會因為其他目的而不擇手段?

其二,任何扎實教育都需要具備批判性思考,並不是開一門批判性思考的課程才能養成。換言之,任何領域的學習過程,多少都會有批判性思考的前提。

因此,此書後續也介紹了三個層面的批判性思考,分別為:「形式和科學」、「批判理論和批判政治」、「有限性與認識自我」的批判性思考。

二、批判性思考的基礎形式

批判性思考的基礎是邏輯(logic)。儘管人類不特別學習批判思考,天生也有能力做出合理的認識,但是具備一套批判思考的系統將有助於擴展許多有用的規則,例如:解釋、定義、決定邏輯等價、辨識對立和矛盾。[2] 上述所舉的例子,歸類在範疇邏輯(categorical logic)。至於命題邏輯(propositional logic),則是可以提供我們許多方法來測試論證(arguments)。藉由認識許多的有效和無效的論證,可以使我們更容易辨識什麼樣的論證是錯誤的。[3]

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所做的推理,不見得每次的問題都出在論證錯誤。有時候,我們的主張(claim)單純是不相關、顛三倒四,或者單純的錯誤,而使得推理變得亂糟糟,這稱之為非形式謬誤(informal fallacies)。[4] 此書後續也會進一步介紹,隨意的歸納推理或套用經驗科學,容易主張有爭議的理論或假設。

三、批判性思考的社會意義

人類是語言的存有(linguistic beings),我們是透過語言來溝通、推理和批判,而修辭、語言和文學的發展,長遠來說不僅解釋社會如何正確運作,同時也解釋了如何錯誤運作。[5]

這本書提到,我們除了是語言的存有外,我們同時也是政治動物(political animals)。政治的範圍不只在政府、選舉造勢場合、政論節目或政治相關主題的網站等,只要是人們想實踐某件事情,並且該件事情是跟公共性有關的,自然就離不開政治。就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作者們希望大家培養批判性思考為的不只是自己(純粹的邏輯或科學工具),而是如何透過批判性思考替社會大眾提出質疑或找出謬誤,使道德在政治行動中成為可能。

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說,個人是認為許多事情是離不開政治,問題只在於是否有認真的注意到過往的經驗有多少出自於政治的運作。例如:為何全球拚經濟是朝特定幾個領域發展、台灣產業發展的趨勢由誰決定、職場對特定專業的市場供需是怎麼產生、教育如何因為職場需求轉型、家長或學生是基於什麼選科系或學校?諸如此類,看似無關政治又能由自己做選擇的議題當中,其實都蘊含著政治的前提。

因此,這篇文章的最後,個人就站在一個懷疑論者的立場提出一個疑問:「我們所做的選擇,實際上都是自由的嗎?更進一步說,到底我們是如何的定義自由?」


[1] 見Galen A. Foresman, Peter S. Fosl, and Jamie C. Watson, 2017,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 (John Wiley & Sons, Inc.), pp. 1-2.

[2] 見Galen A. Foresman, Peter S. Fosl, and Jamie C. Watson, 2017,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 (John Wiley & Sons, Inc.), pp. 2-3.

[3] 見Galen A. Foresman, Peter S. Fosl, and Jamie C. Watson, 2017,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 (John Wiley & Sons, Inc.), p. 3.

[4] 見Galen A. Foresman, Peter S. Fosl, and Jamie C. Watson, 2017,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 (John Wiley & Sons, Inc.), p. 3.

[5] 見Galen A. Foresman, Peter S. Fosl, and Jamie C. Watson, 2017,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 (John Wiley & Sons, Inc.), p. 4.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