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毀滅》:觀後感

兩年前,由於擔任通識課的助教,所以有機會觀賞《帝國毀滅》這部電影。個人認為,此作品確實有許多地方值得思考。特別是跟「人」有關的問題,我們並不會因為生活在和平的時代,就能避免價值觀的衝突。

一、服從還是違背領導者?

曾經當過兵的人想必都有聊不完的故事,不管是上下階級的服從關係,或者學長學弟制的潛規則,這些規範多少都讓人感受到自由被限制;不過,退伍找工作後,可能也會發現在公司裡頭也是存在一套組織關係與潛規則。

接下來,我們可以先談這部影片的劇情。希特勒並沒有軍校背景,所以身旁的高階將領時常對他的洞見有所質疑。這邊先不談希特勒與俄軍作戰的指示是否明確,或者希特勒被將領們矇在鼓裡而對軍事情勢過於理想化。當德軍確定終將戰敗的時候,底下的將領是否必須要服從領導者的命令?即是說,當紀律是以犧牲大部分平民與年輕軍人生命為前提時,這道命令有沒有必要服從?以這部電影的呈現方式而言,劇中的軍官們都想著如何「終結」戰爭,不管是自告奮勇地想要取代希特勒領導者的位置,或者冒生命危險地擅自去找俄國和談。

如果我們將同樣的處境類比到公司的經營,當能夠預料到領導的決策絕對會失敗,作為底下的員工該不該制止錯誤的決策?假設制止的風險是當場被開除,員工可能會有三種選擇:

(1)待到公司倒閉
(2)阻止這項決策
(3)索性的跳槽

對員工而言,服從的兩難衝突,將依據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結果。

二、職業與專業的衝突

電影中有一幕是某位角色同時是醫生、研究人員、納粹黨軍。當初,他選擇留在柏林,並且衝到前線去救援。原因是作為醫生這個角色,優先於其他的身分,並且視救人為第一要務。

如果將電影中該角色所做的選擇,類比於現代轉換跑道的職員呢?例如,有個人是主修會計,他精通IFRS的相關規範,並且擁有審計的查帳經歷;後來,他轉職當某家公司管錢的出納。身為出納人員,自然會需要跟會計部門頻繁的互動,結果他發現到記帳的那一方並沒有按照規範辦事。此時,他是否該檢舉或糾正會計部門?這牽涉到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他的現職已經不是會計人員,並且這項舉發或糾正可能會使公司跟自己都受到傷害,值得他行動嗎?

第二個問題,他是會計相關領域的專家,作為法人(公司)的醫生,他覺得有使命去阻止事態被隱匿或變得更糟。那麼他為何非得有超義務行為不可?

面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所謂行動上的對或錯,但是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當一個人具有多種身分時,該怎麼面對價值衝突。

三、當國家變成是一種宗教

影片接近尾聲,希特勒身旁的女人選擇陪伴他自殺、誓死追隨希特勒與納粹精神的軍人開槍自盡、支持納粹式社會主義的婦人,毒死自己的孩子後也選擇自殺。我們或許可以思考,為什麼人們會因為特定意識型態的瓦解,或者社會恐將面臨的轉變感到恐懼?

沒有什麼比個體的生命更重要。不管任何人或組織都沒有理由,可以要求另一個獨立個體去主動為他而死。更何況,國家是由意識形態構成的象徵(國家本身是沒有生命),真正有生命的是組成國家裡頭的人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似乎也在傳達這個道理,德國的平民百姓是無辜的,不應該為了希特勒的理想而死。

最後一幕,其實也蠻有意思,女秘書與男童離開德國的時候,看到的是大自然和諧的景色。這時候,我們不經要問:「一個地球,為什麼會區分成這麼多相互衝突的國家?」,以及為什麼我們要因為不同的民族或國家而產生對立?從走出自然建構社會的概念而言,人們應該是要團結起來互助和諧的生活;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卻是互相的競爭、對立以及傷害。

顯然,除了跟神有關的宗教,國家這個信仰確實也可能使人類因為信念而變得狂熱。但是,個人還是認為,沒有人有義務為國家而死,反而是國家有義務保護所有的人民免於傷害。

四、小結

這部影片仍有許多層面值得探討,像是為什麼大難臨頭的時候,我們還能看到許多納粹黨軍在喝酒狂歡?為什麼小孩子會瞧不起父母,反而崇拜納粹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能夠為了意識形態自殺?為什麼地底下生活的秘書們,似乎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兩個世界?這些透過劇情帶出的問題,或許也值得觀眾們好好的深思。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