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球》:個人感想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最近看了中國《追球》這部連續劇,內容確實蠻符合校園戀愛劇的公式。像是熱血的社團活動、共同的為課業打拼、同學間錯綜複雜又峰迴路轉關係、每個人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者父母一輩的人生閱歷如何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生活方式等。總之,接下來本文將介紹這部可能想傳達的幾個主題。

一、友誼沒有我們想像的堅定

學生時期的友誼建立的很快,而且相較於職場也比較單純。但是,快速建立的友誼,通常都是奠基在一些相較比較淺的因素,像是長相、課業、家境、興趣、社團、共同敵視的對象,或者共同的利益。上述的特徵,皆只能了解所謂朋友的片面訊息,但是卻沒有辦法真的清楚對方心裡在想什麼,或者反常情緒的背後想要讓你知道什麼。

換言之,能夠客觀或理性評價的一面有限;相反的,主觀或非理性的評價或批判空間卻是無限的。例如,A跟B是好朋友有共同秘密,C跟B說「A講B的壞話且洩漏B的秘密」,B可能信以為真之後就跟A絕交。這種因為以訛傳訛造成的關係決裂,其實比想像中來得容易,並且在復原的過程裡也不見得真的沒有芥蒂。

二、他人不見得需要你的正義

劇中的女主角之所以要到名校就讀,為的不是自己的將來,而是為了找出真相替自己的養父主持公道。然而,她的養父被學校開除的原因極為複雜。像是當事者們知道原因不想追究,上面的人不知道實際原因而究責,不知實情的局外人為此忿忿不平等。

上述點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價值判斷問題,即是「受害者」(被冤枉者)對過去發生的種種都覺得無所謂(或不想傷害到事件中其他成員)時,知情者是否該為「受害者」主動的提出調查與申冤?以這部作品來看,過度去挖掘他人事件當中的真實,傷害的卻可能是全部當時參與其中的人。這也不經讓人思考,不想被揭穿的真相是否也是一種隱私權呢?當事隔好幾十年,當事者們都有新的生活時,我們是否有必要再揭他們的傷疤?

三、影片與錄音不代表真實

科學教育我們「眼見為憑」,而資訊爆炸讓我們對眼前所見囫圇吞棗(這是一個資訊速食的時代)。以這部作品為例,劇情裡發生了兩件全校性的誤會:(1)現場偷錄影的吵架畫面;(2)過去被錄音的自白語音檔。

以(1)來說,學生們在網路社群看見男女主角吵架的畫面,立即的就斷言女主角是個大騙子;以(2)來說,過去被脅迫按照劇本錄音自白的女孩,被自己的現任男友誤會,認為她現在喜歡的對象仍然是錄音檔提及的那位。

這告訴我們,對於不知前後脈絡的旁觀者而言,很容易會被第一手的負面消息與表面資訊影響,這些往往不是當事者們真實的狀況,但是局外人並不會等當事者們陳清或自行花時間去求證而是直接的批評。

這部的劇情探討的不僅是網路上的偷拍影片或錄音不可盡信,連同探討的是哪怕自己是第一手訊息的當事人,也不見得真的知道真實的情形為何。換言之,事實的求證很重要,而能不能找到真實的證據又是一個大問題。

四、小結

個人覺得蠻意外的,這類校園偶像劇確實是有蠻多值得探討的倫理問題。除此之外,校園生活的取材,感覺也蠻貼近於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作息。整體來說,這部具有蠻充分的娛樂性,同時也包含著一些教育含意在其中。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