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中了大樂透》:書籍推薦(2)

書籍資訊:請點擊我

讀者們看到書名時,相信會很困惑,鴨子到底是中了什麼樂透?其實,這是此書100個有問題論證當中的其中一個。相較於許多的哲學家或邏輯學家,主要是透過思想實驗(思想情境)來作例子,Julian Baggini在不怕得罪他人的情況下,找了實際的案例做例子。或許,正因為是找實際的案例,所以讀者很容易可以將類似的有問題論證類比於不同時事的情境。

一、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被周遭的人們潑冷水,甚至話語中夾著人身攻擊。猶如只要你不聽他的話,你就是蠢蛋或者你就是菜。示例如下:

職場失意的A先生斷言,只有蠢蛋或奴性堅強的人才會到公司上班。並且跟高中生強調,自己是有工作經驗才這麼說,任何沒工作經驗的人都不應該否定他的想法。

假如發現有人做出上述的論述,依照書中的說法即是「訴諸懷疑」的論證。此論證夾雜人身攻擊與訴諸權威,當其他人無法求證其真(偽)時,就構成了真(偽)的好理由。對於已經出過社會的人來說,相信幾乎都能夠找出A先生論點的錯誤;但是對於尚未出社會的學生,卻可能受A先生的影響。

某種程度來說,訴諸懷疑論證是建立在「人類理性的基本限制」。當你不具備某方面的知識時,你無法判斷對方說的話是真還是假,所以容易傾向相信有經驗(有知識)者所說的話。

二、罷什麼工?隨時有人能取代你

過往只要台灣發生罷工事件,網路上最常看到類似這樣的留言:「沒人逼你做,你不做可以辭職,後面要做的可多呢。」但是,這種說法犯了「順其自然的謬誤」與「能選擇就沒問題的有問題推論」。以順其自然的謬誤來說,其推論的示例如下:

我的行為產生你反對的後果 → 我罷工,你反對。
我不做,別人也會做 → 你反對的主張是我不做,別人也會做。
同樣的後果還是會發生 → 因此,不管你有沒有罷工,皆有人能取代這份工作

通常順其自然的後果論者認為,結果是不好的就不該做;結果是好的就該做,但是這並不表示有其他人取代來做,就會是一種好的結果。那麼為何這種錯誤推論非常吸引人呢?因為一廂情願的想法結合了自我利益,合理化了自己的論辯理由。(例如:航空業的罷工使得消費者權益受損,消費者認為只要馬上換個員工就能維護自身的權益,但事實是就算立即開除航班也一樣會延宕)

以能選擇就沒問題的有問題推論來說,牽涉到的則是推論者本身的良知問題。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既然員工簽了合約代表他們同意合約上面的內容。但是否有考慮過,當初的應徵者是別無選擇(想不到還能做什麼),或者認為當初的選擇是最佳選擇(沒有比做這個更好)。

三、若動漫成癮,則會危害社會

書中所提到「鴨子中了大樂透」的實例,內容大致上說的是有個人在中式餐廳摸了一隻紙做的鴨子,所以他中了大樂透。儘管大家都不相信,卻還是會在買大樂透前去摸一隻鴨子。我們稱這種推論為「錯誤原因謬誤」,其簡化的式子非常的好記:

若X,則Y

最近動漫界出現了一件憾事,即是京阿尼被人給縱火。關於此事的後續,有人認為「若員工懂防災知識,則不會往屋頂上跑」;「若公司願意使用雲端備份,則資料不會消失」;「若動漫成癮,則有高機率成為反社會份子」,但是我們憑什麼說京阿尼的員工沒受過訓練?我們有考慮過京阿尼為何不使用雲端備份嗎?為什麼喜歡動漫就要被標籤為反社會份子?

錯誤原因謬誤,最大的問題就是將無法證明的事情認為是原因,並且還深信不疑。任何人都可能犯這個謬誤,不管是一般人士或者具備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士,皆有可能在急著找出因果關係時,做出錯誤的推論與連結。

四、小結

書中最後特別的提醒,受過邏輯思辯的訓練不代表就比別人更懂得推論,或者推論的過程不會犯錯。更進一步來說,作者提醒受過訓練的專家,不應該過度的感到優越,否則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問題所在。或許,這個立場也呼應作者的前言,即是謬誤推論常源自於個人的習慣、風格和想法的偏差。所以好的思考重點不在「對錯」,而是保持樂於探討、懷疑而不憤世嫉俗的態度。最後,我們也要避免理性與非理性二分的前見,因為現實生活往往有許多事情是沒辦法僅從理性來探討。

由於這本書已經絕版,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他後期的著作《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請點擊我)。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