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大人的辛苦》:書籍推薦(5)

書籍資訊:請點擊我

雖然這本書的開頭是探討青少年轉大人的過程中,家人應該如何看待與面對身邊的孩子。但是,後面有很大的篇幅其實是在探討,現代社會被認為是大人的社會人,其實在轉大人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該如何面對,以及怎麼樣才能稱得上是一位大人。

一、人生必然會歷經挫折

通常在面對「自己的挫折」與「他人的挫折」時,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有能力克服挫折,而缺乏對他人挫折狀態的同理心。例如,我在離開第一份工作時,心中固然會有些許的焦慮與負面情緒,但是很快就振作並且順利找到第二份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人(不管是資深職員或社會新鮮人)在離開第一份工作時,能夠鼓起勇氣去追尋下一份工作。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如果是站在置身事外的立場,很輕易地就會將「克服心理障礙」(心理的成長)與「能夠找到新工作」(持續的社會化)的因果線性關係劃上等號。然而,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工作經歷與外在環境的因素都不可能相同,所以相較於探討一個人如何擺脫挫折(how),更應該先去了解一個人為何挫折(why),以及這段挫折的經歷對當事人來說代表什麼(what)。

二、象徵性的死與重生

面對象徵性的「死亡到重生」有非常多的形式,可以是你與職場同事間的關係,也可以是你與指導教授之間的關係。

以職場來說,當有位職員意氣用事的吵著離職,主管順著他的意讓他離開,某種程度就是讓該位職員直接的面對死亡,但是當該位職員認知到自己的問題,甚至事後還願意回頭感謝那位開除他的人,或許可以說是一種重生。

以校園來說,除非是天才,否則研究所的畢業論文不可能一次到位。如果可以,代表該位指導教授未盡到指導責任而馬虎形式。通常隨著修業年限的逼近而學生的論文卻無法如期達到標準時,那種逼近死亡的時限會迫使學生飛躍性的成長。

雖然上述談到的都是谷底翻後的成功成長,但是我們也無法否定有許多人無法承受這種象徵性的死亡。否則就不會有下屬真的殺害上司,或者是屢屢有研究生自殺的情況。因此,這種猶如獅子將孩子推下懸崖的成人儀式,還是多少需要謹慎行事。

三、你真的是大人嗎

根據作者的見解,成為大人代表具備一套自己的世界觀,並且可以巧妙地融入社會,讓自己不管到哪裡都可以有容身之處。此外,需要具備綜觀整體的視野,不會依據單一善惡標準來看待事情。例如,適當的依賴他人不代表不自立,或者經過深刻反省的放棄可以說是一種成長。

四、小結

這本書最後探討到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的議題。例如,過去得到長輩的認同,或許就可以稱得上是轉大人,但是現在的人們僅得到長輩的認同是不夠,可能還要得到同儕的認同,甚至是網民的認同才可能跨出轉大人的那一步。

另一方面,「多元價值觀」並存是社會成熟化的表現。但是,生活在其中的個人,卻反而有幼稚化的傾向。例如,每個人都只看得到自己單一化價值觀的傾向。

當有一群認為「自己是大人」的人,只保持自身特定的單一價值觀時,勢必會產生價值衝突與對立。那麼到底是對立當中贏的那一方是大人,還是輸的那一方是大人?或許,成熟社會裡拚輸贏,本身就不是心理層面成熟的大人表現。

此書購買連結:(平裝版);(電子版)。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