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理所當然的思考 》:推薦書籍(7)

書籍資訊:請點擊我

《拒絕理所當然的思考》介紹了十位不同領域出類拔萃者的思考方式,像尼采、達爾文、佛洛伊德、鄂蘭等等。這本書的書寫方式是先簡短介紹該人物的背景知識,然後進一步詮釋這些人可能是以什麼樣的進路思考。這次的書籍推薦,本文選了自己蠻喜歡的三種人來做進一步的介紹。

一、不是發現者卻是先行者

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認識愛恩斯坦,並且都知道他是物理學的天才。但是,不管科學家如何對他的腦袋進行解剖與分析,皆無法理解他的想像力與直覺的源頭是怎麼來。

其實愛恩斯坦除了物理學研究之外,他有許多的時間是用在拉小提琴以及在大自然底下散步。甚至有個說法,他對許多問題的突破並非純粹紙上談兵的做理性研究,反而出自於平日的興趣與直覺。

事實上,愛恩斯坦熟悉古典物理學,但是他發現古典物理學裡頭有矛盾。那麼要解決這個矛盾就不能陷入既有世界觀的框架,而是勇於提出新的看法打破典範。當然,過去就有許多學者發現了傳統理論的問題,但是他們都不敢打破傳統,愛恩斯坦許多的理論即是接續並且進一步解釋這些學者的東西。

換言之,他不畏懼研究的結果與傳統理論的矛盾,而是試著找出為何兩件矛盾的事情皆能夠成立。

二、現代人分文理組,過去卻有人熱愛雙修

如果有人要我們隨便說出一幅有名的畫,相信許多人會想到「蒙娜麗莎」,而它的作者即是被譽為天才藝術家的達文西,但是他的成就卻不僅限於藝術。過去他為了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時常對各種動物與人體進行解剖,而《維特魯威人》就是在清楚人體結構後畫出來的。

除此之外,達文西也很擅長畫鳥瞰圖,有種說法是他透過徒步測量畫出的《伊莫拉地圖》精確度高得嚇人。另一方面,達文西還發明了類似於現代直升機的螺旋直升機。

相信看到這邊我們無法用一句,過去的分科不明確,所以歷史上才有那麼多博學的人。事實上,達文西因為是私生子在那個時代是被禁止到學校讀書,他的文理知識都是靠自學而來。

他透過科學的研究方法精進自己的繪畫能力,並且又以繪畫能力進一步去實踐其科學的發明。換言之,他並不是以文科腦或理科腦的區別來思考,而是將所有擁有的知識學以致用。

三、他不是嗆你,而是你真的無知

歷史上,蘇格拉底被譽為熱愛跟他人對話的哲學家。相較於在象牙塔做研究的哲學研究者,蘇格拉底是更加貼近於地面的日常哲學家。他擅長透過對話的方式來讓他人能夠自我覺察(清楚自己的無知),卻也因此得罪了當時有權之勢,因而被冠上「對神不敬」與「荼毒青少年」的罪名服毒自殺。

根據蘇格拉底的見解,自信思考形於外就是一種傲慢,因為不清楚自己是無知。例如:有人說他的行動是為了正義,但是被問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一套正義的概念,他對於正義的認識完全是來自於外在提供的資訊。

事實上,現代的我們也常常流於自信思考,像是我們明明沒特別讀過某篇科學文獻,卻因為曾聽過、被教育過或被糾正過,就認為自己真的了解那個科學知識。但是,當被人問到該怎麼證明或解釋時,可能會因為自己沒辦法回答,而惱羞成怒地要對方自己讀書或谷歌,卻沒去質疑該科學文獻的真實性。換言之,當我們不斷的去質疑,就會認識到自己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知識概念。

蘇格拉底透過說自己是無知,提醒世人自知自身知識有限,比自認無所不知的人聰明的多。一個人不會做麵包卻裝懂,頂多是製作出難吃的麵包;但是一個人對道德(如正義)不了解卻自認為了解而去做,卻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四、小結

到此可能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其實只是想法或態度跟凡人有些微的差異。愛恩斯坦不忽略直覺且勇於面對矛盾、達文西熱愛學習不偏食,至於蘇格拉底則是懂得自我覺察,不管任何知識都不會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個人認為,我們不見得非得像他們思考,但是卻可以嘗試模仿或學習他們面對事物的態度。例如,我們遇到眼前矛盾的人際關係時,真的只有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二元對立嗎?我們應該因為不擅長就不去嘗試新事物嗎?我們面對眼前的資訊,真的不用再做檢視嗎?

此書購買連結:(平裝版);(電子版)。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