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十四講》:推薦書籍(8)

書籍資訊:請點擊我

生活中不時會聽到「現象學」三個字。有的時候,感覺什麼都能用現象學來解釋;有的時候,則是覺得為何現象學那麼難懂。

相較於眾多現象學的書籍著重在引用經典探討現象學,Robert Sokolowski的這本書不會去刻意談胡賽爾或海德格說什麼,而是直接告訴我們什麼是現象學,而本文會針對Robert的前面四講提供更加白話的解釋與舉例,讓想認識現象學的讀者有初步的認識。

一、想懂現象學,先懂意向性

凡是跟現象學有關的研究,幾乎都會看到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這個名詞。但是,使用者通常不會解釋什麼是意向性,而是預設懂現象學的人都知道何謂意向性;對於不知道何謂意向性的人來說,等於是不得其門而入。

「意向性」指的即是,我們的意識或經驗總是具有指向性的(intentional),所有的知覺都會指向事物;每一個朝向(intending),皆有它朝向的事物(intend object)。不過,這邊要留意現象學對此詞的用法是針對「認識的狀態」與「心智的狀態」,而非「實踐的意向」。

例如,讀者們表示自己看見,必定是指向某個視覺事物上面,如「螢幕前」的「這篇文章」;讀者們表示自己在想像,必定是指向某個想像事物上面,如想像自己可以透過「這篇文章」了解現象學;讀者們表示自己在判斷,必定是指向某個判斷事物上面,如判斷「這篇文章」真的能了解現象學嗎?諸如此類。

二、觀察人類作為意向經驗的示範

現象學的意識描述分析,可以由對事物的面、面相和輪廓的知覺過程來理解。這本書是以方塊的六個面做示範,本文則試著以不同的例子來舉例。

假設有個人站在你的前方。

以面來說:你往前走會發現依你的視覺呈現他越來越大,大到最後只會看到他其中一個部位;你往後走會發現依你的視覺呈現他會越來越小,最後小到只剩一個點甚至消失。

以面相來說:你從不同的角度看站在你前方的人,某個視角你覺得他長得很帥、某個視角你覺得他的臉好腫、某個視角你覺得他的眼神很兇,或者某個視角你覺得他的鼻子特別堅挺。

以輪廓來說:不管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隨著陽光照射的方向外觀會有明暗的變化,我們可以就一個面相得到他是同一個人的同一性,而每一刻觀察那個人的同一個面相即是輪廓。

不過,輪廓所得到的同一性卻是主觀(主體)的,像是A討厭前方的人,所以怎麼看都覺得醜;B喜歡前方的人,所以怎麼看都覺得很帥。但是,不管A或B是如何的評價眼前這個人,皆只能代表這個人的部分事實。眼前的人對你的知覺顯現的是帥(醜)就是帥(醜),但是你的知覺所沒觀察到的不代表不存在,這也是我們會產生誤認的原因。

三、現象學的形式結構:以環境問題為例

現象學的分析方式經常以上述的三種形式呈現,三者之間相互有關係,不能化約為任何一方。考慮到書中的解釋還是略顯艱深,所以這邊個人也以實際例子來做舉例。

以部分與整體來說,全球的環境問題(整體)可以拆成許多導致環境問題的原因(部分)。這些原因有許多片段(pieces)與環節(moments),其中片段是可以獨立探討而環節的部分則是不可獨立探討。像是我們可以針對環境問題中的空氣汙染原因(片段)做研究,甚至進一步探討到空氣汙染與社會問題的關係(跳出原本環境問題的整體);但是我們無法針對空氣汙染過程看到的黑色本身做研究,因為黑色是無法獨立存在,而是必須在一個空間表面上才能呈現。

以同一與多重來說,我們都親自感受到地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我們也能回憶起過去曾經歷經的最高溫與最低溫,當下的經歷或回憶都是一種對「地球暖化」的經驗方式。其中,如果有人將地球暖化的感受寫成書、在網路或電視播放,這也是針對同一件事情(地球暖化)的經驗方式。某種程度來說,現象學對同一與多重的描述進而發展出詮釋學。

以顯現與不顯現來說,我們在尚未切身體會到全球環境問題之前,環境問題因為還沒顯現,所以我們是以「虛空的意向」(判斷、預測、想像、分析)來探討環境問題。但是,當真的漸漸體會到全球環境問題時,「虛空的意向」就逐漸轉為「滿實」。換言之,即是全球環境問題顯現在我們面前了。但是,顯現的背後尚有未顯現的地方,例如人口問題是導致全球環境問題的原因之類的。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到透過現象學的分析方法,原本的全球環境問題,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分析與探討。

四、小結:現象學態度

如果要簡單的做結論,現象學即是跳脫「原本就是這樣」的自然態度,轉向進一步反思與分析的超越態度。換言之,當我們在做任何的哲學分析時,其實就有隱含著現象學態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科學也可以做現象學的研究,像是考慮到個別的科學只是一種展示方式,而我們針對事物的研究為何會受到展示方式的影響,以及我們是否忽略其他可能的客觀事實,現象學藉此就補足了個別科學遺漏整體世界觀測的維度,以及自身研究的客觀範圍的侷限性。

此書購買連結:(平裝版)


已發佈

分類:

, ,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