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商店的隱憂》:人的價值定位

自物聯網、AI、消費可電子化後,關於無人商店的經營方式,似乎成為一種未來的風潮或理想。相較於機器人取代(可應付)部份的業務,並且由人力來處理較專業的問題。無人商店的概念,似乎是朝不同的方向發展。試想一下,若環境中沒有服務人員,並且店內的機器無法應付相關的業務,那麼最後是由誰來承擔這些服務?這個疑問背後的答案其實蠻直觀的,即是由消費者負擔相關的勞務。

一、為何便利商店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某個年代,便利商店的服務非常的單純。基本上,整體的服務環境就像進階版的雜貨店。但是到了後來,為什麼會多許多不一樣的業務呢?個人認為,最大的因素在於消費的主力(社會人士)可利用的時間變少了,以及能用的時間也較為固定沒有彈性。過去,我們都是去銀行提款或繳費、寄送信件或包裹是透過郵局、需要臨時辦SIM卡或繳電話費則是去電信局。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連在這些地方駐足的餘裕都沒有了。這種情況,與其說是便利商店給了我們方便或變得更有效率,不如說是我們變得需要依賴便利商店才能處理許多生活上的瑣事。

換言之,便利商店業務範圍變大,主要在於商家發現了上述這些需求是商機。銀行打烊了?沒關係,便利商店可以代為繳費。郵局打烊了?沒關係,便利商店晚上也能處理。沒時間辦門號?沒關係,便利商店也有相關服務。沒時間洗衣服?沒關係,便利商店可以替你送洗。因應這些商機的背後,就是便利商店服務人員的業務量變多變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這些消費者固然得到了方便,卻並沒有因此解決存在已久的根本問題。例如,如果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為何非得去便利商店繳費?如果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為何不前往電信局詢問更好的門號方案?如果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為何不前往郵局寄信。

不可否認,便利商店的方便已經根植於台灣人的生活,甚至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隨著商店的密度不斷的變大,各商家的互相競爭也讓我們越來越方便。但是或許還是要思考,我們需要的是方便省下的零碎時間,還是保有自主的完整時間。便利商店的業務範圍變大,存在的不只是便利商店的員工服務變多變雜的問題。同時,這也代表做為消費者的我們,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只能透過便利商店來解決。

二、員工多餘的時間何去何從?

目前無人商店仍然在發展與實驗的階段,不過卻能想像未來過渡期的雛形。首先,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偏好)甚廣,保守推估至少10-15年內是不太可能全面的無人商店化。這邊指的全面是加盟店家與城市中高密度擴展的便利商店,全部都無人商店化。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電子化交易。或者可以說,正因為高密度的便利商店帶來的方便(到處都有可以領線的ATM),讓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更不需要電子化交易。除非有一天,便利商店撤掉所有的ATM,讓消費者再次地體驗到不方便,否則要全面推廣貨幣電子化實在有其困難性。

其次,無人化商店並沒有負責任的能力。例如,代收的款項,過往有爭議的時候可以追究責任。但是當商店無人化後,代收的糾紛該由誰來承擔?店家自行吸收,或者是前來繳費的自認倒楣?除此之外,關於使用者的包裹領收問題。個人認為,無人商店的軟硬體技術應該是能解決,但是需要花多少錢投資、多久可以攤提成本、倉儲管理完全無人化的可行性?

透過上述對於無人商店所提出的疑問後,我們可以想像釋出的勞力會被專精用在哪些地方。例如,面對不願意電子支付的人,可以處理收付現的的業務。倉管技術或成本上仍有問題時,還是可以由人來負責。換言之,便利商店員工所需要處理的業務,可以變得不像過往那麼雜,而是相對專精在特定幾項業務上面。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思考無人商店所聲稱無人業務的部分,或許就是承擔起過往進階版雜貨店的所有業務。即是說,員工多餘的時間,其實就是在處理便利商店擴展的額外業務,而這些業務至少當今尚無法透過無人化來取代。

三、消費者自主或被自主?

如果站在商家的立場,我們會說無人商店的發展需要消費者去習慣新的消費方式。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所謂新的消費方式具體來講是什麼?首先,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無人商店尚有許多業務是沒辦法處理的。尤其是牽涉到需要精確性判斷的業務,當店內沒有員工的情況下,其實就是要由消費者自主的操作。例如,如果有人要透過便利商店寄信或包裹,但是初期不懂如何操作,消費者就「被自主」的需要學習相關的操作業務。同理,當有人不知道如何操作影印機的時候,就需要「被自主」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更進一步,當有人不知道如何在無人商店消費的時候,就需要「被自主」的學習相關的消費流程。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未來的形式將會是無人商店決定消費者,而不是消費者決定無人商店。除此之外,商家省下的人事費用,其實就是建立在消費者「被自主」學習的層面上。確實,我們可以說學習新的消費方式是一種自主的行為,但是這個自主行為背後的本質,其實就是消費者在從事服務業的工作。這樣的局勢其實令人玩味,消費者因為沒有時間上的餘裕所以前去便利商店,消費者卻因為無人商店化而需要從事額外的服務。換言之,現在的社會型態壓榨的不僅是人們的時間,同時也利用了人們額外的勞力。

四、結語

個人認為,科技固然帶來了便利與效率,但是我們不經意地要反思人類的價值定位。照理來說,服務業應該是運用專業處理需求者不專業的一面。但是科技發展的便利趨勢,卻變成了需求者必須從不專業變成專業,那麼服務業人性化的一面可能就有疑慮了。我們或許會說這是在提升消費者的素養,但是所謂的消費者素養又是由誰來定義呢?例如,對科技產品不熟悉的人,難道就是沒有素養的消費者?沒辦法使用相關技術或操作的身障人士,難道就是沒有素養的消費者?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思考當無人商店普及化後,是否會有社會互動缺乏熱度的問題?人們會不會因為在不斷「被自主」的學習後,「自主」的對其他人冷漠?我們必須記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人性所需要關注的對象跟價值必須要長遠的看待。

部落格的原文連結:https://lazyteatime.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